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个人中心
  • 背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彩盘州 > 盘州旅游 > 盘州人文
古老而独具风情的坪地乡彝族婚嫁习俗
来源:吴方舟 作者:吴方舟
字号:

  

坪地乡是盘县的一个彝族聚居乡,距红果新城 公里,占地 平方公里,彝族同胞占 %。这里彝家青年男女婚礼纷繁独特,今天仍保留着接风洗尘、泼水、唱酒令、踩碗、钩顶帕等多个传统礼节。基于坪地彝家婚礼的独特性,贵州电视台2004年《发现贵州》栏目曾作过专题报道,2005年列入盘县及六盘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2007年进入贵州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

坪地乡的彝族青年男女,一般17岁后开始婚恋,当双方正式确定关系并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后,这才可以定下终身。彝族同胞在完婚前必须要经过说亲、献酒、压八字嫁娶等几个步骤:

说亲。说亲即说媳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作父母的要替儿托媒说亲,但说亲的条件是建立在“互中”的基础上的,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篾门配篾门,板门配板门,秀才姑娘嫁举人”。

献酒。彝语“尼阿克”,即定亲。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媒人的撮合,婚约已基本达成定局,于是便以献酒为凭。由媒人带领一行人到女方家去,人员的组成由男方的父亲或母亲、一个姐夫和一个兄弟或老表组成。要带去的礼物是火腿一支、两瓶酒、一只公鸡以及香、纸、烛、米、布、礼币、衣物等。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备饭菜,首先将男方带去的食物做熟,然后抱出一只母鸡,连同男方家抱来的公鸡,在祖宗灵位前一道杀之作为主祭品。随着供上酒、饭,这时男方青年要在女方家祖宗灵位前磕头拜祭,以示成为女方家的门客。也正是这个时候,男方家带去的衣物交给女方,礼币交给女方父母,意在报答养育之恩。席间,双方老人在媒人的撮合下,定下婚嫁时间。并在女方家歇宿一夜,女方则会送一双鞋给男方作为定情礼物。第二天用过早饭,男方家一行返程。往后的相关事宜,皆由媒人出面联络。

压八字。压八字又称“送日子”。男女双方到婚龄时,由媒人到女方家与其父母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选择“黄道吉日”完婚。

嫁娶。彝族的婚嫁习俗,风采独特,从始到终历时三天。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一个是新郎的姐夫或老表、另一个是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专门拉马,其余数青年作伴郎,背着礼物、酒、肉、米、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去接亲。起程前,由拉马“措说”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料,并绕火塘三圈再出门。出门后,新郎上马走出一程后,新郎把马交与“措说”转身而回。彝族规矩,新郎不直接去接亲。快到女方家的大门口,新娘女伴(彝语叫“阿谋措”)站立两旁用盆端着洁净的水,手执青竹叶蘸起盆中水洒向接亲人员,表示接风洗尘(彝语叫“措说低”)。当两个“措说”同时跨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嫁妆的新盆端起水迎面泼出,这意思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到女方家后先要给女方家祖宗(堂屋中的家神前)磕三个头,行礼期间任何人不得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事后,放好带来的接亲礼物,听候女方家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主事人把女方家各长辈集于堂屋就座,男方家“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彝语叫“木呕之”)敬女方家长辈,并向每位长辈一一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的新娘和女伴唱起了酒令歌“措说诛”。歌词的大意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有依依不舍的情怀。女伴们的歌词还具有针对性,直接指向“措说”,大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唱词中还免不了骂上几句,借此表达各女伴的不同感受。事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日子过得美好并共同起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延好、福气好的女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送亲人员由主事安排作起程准备。这时,新娘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供上酒、饭,安排客人吃饭。饭毕新娘起程上路。新娘出门时,要在祖宗灵位前磕头,拜别祖宗,再向就座的长辈行礼告别,然后由哥哥背着出门,到了门前扶上马,送上一程交与接亲的人员掺扶。事前在路上等候的“措说”接过马缰绳,在送亲与接亲人员簇拥下吹吹打打正式上路。新娘组织好的送亲队伍也随之护送,送亲的人员是新娘的舅舅(欧妮)、大爹或叔叔(欧抹)、兄或弟(阿欧)、姑母(阿谋术)、姑娘伴(阿谋措)等数人组成(新娘的姑母必须骑马)。接亲人员到了男方家的村寨时,主人和彝族“毕摩”(经师)出面在村寨门口退喜神,彝语称“色娄”,其意是把路上凶气邪神退回去。具体做法是用两棵枝叶茂盛的竹子挽成一道青竹门,门上挂上倒钩刺与不同颜色的布条,点燃香纸、奠上酒,用一只小鸡仔或一个鸡蛋,“毕摩”指指划划念起经文。凶气邪神退完,新娘骑在马上穿过有倒钩的青竹门,其余人员须绕道而行。来到男方家大门前,一个“措说”把新娘从马上抱下放在另一个人的背上并扶着新娘进门。进到门里有三个环节:第一跨门坎。背新娘的人跨进门坎必须将放在门坎下的一个碗、一只木勺踩烂,意在碗、勺踩烂后,新娘就会慢慢地忘记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家庭。第二掀顶帕。由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婶搀扶新人到屋外的长青树或果树下拜天地,在树下安放一张桌子,点燃香蜡,摆上娘家带来的一半猪头和酒,在“毕摩”的安排下,新娘面向东方跪下,“毕摩”念完经文后将新娘的顶帕用秤钩钩起。第三拜堂。钩顶帕结束后,新娘由婶婶陪同,新郎由叔父陪同回到堂屋三拜,拜天地、拜祖宗、拜长辈。礼毕后入洞房。

回门。婚后的第三天,是新娘回门的日子。早上,主事人把男方的父母和长辈请在堂屋坐定,新娘会把自己预先做的礼鞋一一送给各位长辈,叫做敬赠拜鞋。一是给父母和长辈的见面礼,二是展示自己的女红。在座的长辈要回赠一些礼币。

吃过早饭,新郎新娘要与送亲的人员一行回门,同时新郎家要送一大块猪肉(一半猪的前半截,且要头脚俱全)给送亲人员以示谢意。次日,新娘父母中的一人要亲自送女儿和新郎回去,住上数天,把女儿托付给新郎便回去了。这样,整个嫁娶程序才算圆满结束,这对新人将开始他们新的生活。可见,彝族婚嫁习俗中有着许多动人心弦、其味无穷的风情趣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