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3-3661892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23年11月21日 | |
文号 | 是否有效 | ||
标题 | 柏果镇“五治”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
柏果镇不断通过搭建以综治中心为主阵地的共享型基层服务平台,探索创新“五治”工作法,聚力打造具有柏果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有力有效地打开了长久存在的困难局面。
打造“一站式”解纷平台,汇聚多元解纷力量。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建设模式,统筹各类治理资源,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构建以“党建为引领+4个部门+多个社会组织”的一体化联动机制,设立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解室、视频调度室、心理咨询室等5个功能室,开设平安建设、信访接待、综合治理、人民调解等5个服务窗口,凝聚派出所、司法所、禁毒办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联动模式,将复杂问题的处理流程规范化、处理手段多元化。今年以来,高质量高效率防范化解了各类矛盾纠和风险隐患60余起。
构建“事心双解”服务体系,助力矛盾纠纷化解。组建以辖区派出所、“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单位干部、人民调解员、社区干部中的党员及党员志愿者为服务骨干的多元化队伍(矛盾调解服务队、政策宣讲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反电诈宣传队、志愿服务队),针对流动人口服务、社区矫正人员、易上当受骗人群及其家属等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党员亮身份,主动联系现场调解、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和凝聚骨干等方面的作用,实现阵地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创新治理新格局。结合柏果镇干部职工实际,将两名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干部职工调配到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室工作,法庭、民政等部门定期推送信息,视情况组织开展心理服务。在如婚恋家庭纠纷等一些较为特殊的纠纷处理结束后,由心理咨询师上门开展心理服务,确保“事心双解”,截至目前,已为50批次90余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联动中心校共同开展未成年人“四防”工作心理咨询活动5次,辐射学生10000余人。
打好“三调联动”组合拳,激发多元解纷活力。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将柏果镇53个村(居)划分为6个片区,由片区内包村(居)干部组建了片区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带领各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排查化解片区内矛盾纠纷。以行政调解为补充,按照“重点部门常驻、涉事部门随驻”要求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以人民调解方式调解困难的复杂纠纷,镇综治中心、平安办等重点部门直接参与指导调解,规划建设、自然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参与调解的方式,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以司法调解兜底,综治中心联动三家律师事务所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室,涉及疑难涉法涉诉矛盾纠纷,邀请专业律师团队协同开展调解工作,规范高效处理,目前,柏果镇邀请贵州真知律师事务所、贵州永达律师事务所参与3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全部调解成功,纠纷涉及人员50余人,涉及金额240余万元。
织密“四防并举”防护网,筑牢防范风险屏障。以人防为基础,按程序选优配强网格员、联户长,加强综合网格工作团队建设,制定网格任务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网格运行机制。以物防为保障,与电信公司合作,安装97台AI智能摄像头,方便巡查人员管理巡查。另一方面,在学校周边安装AI智能摄像头,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是否有重点人员靠近学校周边,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环境建设。以技防为重点,全面推广并深度运用“贵州省综治信息平台”,建立网格联户办小事、报大事和综治中心派单组织相关部门办实事、解难事相结合的“纵横联动”体系。目前,全镇平均每日上报大小事件1200余件、每日上报日志300余件、每日走访各类重点人员、重点场所500余人次。以“心防”为抓手,组建柏果镇法学会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引导群众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探索“五治融合”新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突出政治引领,成立210个党小组,全面构建起“网格员+联户长+党小组”基层治理铁三角。强化法治保障,建成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3个乡级法学会工作站,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注重德治教化,认真贯彻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深化平安和谐家庭建设工作要求,以平安和谐家庭达标、示范、先进村(居)建设为引领,努力构建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以构建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气转变。立足自治强基,组建镇级平安志愿者服务队1个、村级志愿服务队53个。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利用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做到群众参与、群众提议、事项公开原则,确立村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能,形成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