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5-787409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25年06月06日 | |
文号 | 是否有效 | ||
标题 | 关于预防食用野生菌、野菜中毒的消费提示 |
野生菌、野菜因其易采易得和误导宣传,经常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近年来因误食有毒野生菌、野菜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生命健康。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不随意采食野生菌、野菜
我市野生菌、野菜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目前,还没有简易有效鉴别野生菌、野菜是否有毒的科学方法,依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并不能鉴别有毒野生菌和野菜,一些剧毒野生菌,如“白毒伞”“鹅膏菌”等,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不采摘、不加工、不食用野生菌、野菜,仍然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曾经食用过且无中毒症状的野生菌、野菜,不能放松警惕,有的野生菌单品种食用无中毒症状,但多品种混合食用就会有中毒症状;对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野菜,绝不要食用。
二、出现中毒状态立即就医
不同种类的有毒野生菌、有毒野菜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同,救治用药也不同。野生菌、野菜中毒的主要表现有:胃肠中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肾衰竭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肠中毒型最为普遍,肝脏损害型致死人数最多。一般误食有毒野生菌、有毒野菜后,最短可以在10分钟、最长在6~12小时发病。如果食用野生菌、野菜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要马上催吐,并立即送医。
三、生产经营者做到“三不”
生产经营者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售卖有毒野生菌、有毒野菜,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食材中,没有混入有毒野生菌、有毒野菜。
来源:盘州市场监管
主办:中共盘州市委员会盘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邮箱:pxdzzwb@163.com
建设与维护:盘州市电子政务中心 地址:贵州省盘州市凤鸣北路1号党政大楼
网站咨询:0858—3636249 建议使用IE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