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9/2024-838123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发文日期2024年06月19日
文号是否有效
标题“兵支书”谢洪猴:田坎上的“泥腿干部”

“兵支书”谢洪猴:田坎上的“泥腿干部”

发布时间: 字体:

“兵支书”,是乡亲群众对退役军人村干部的亲切称呼。作为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对家乡有感情、有责任、有担当,在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激励支持“兵支书”在乡村振兴中争当“领头雁”、带路人,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传承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重要举措。在盘州市民主镇下厂村,就有着这样一位不善言辞、踏实肯干的“兵支书”。

1980年,谢洪猴出生在下厂村。作为一个在田间地头疯玩着长大的农村娃,他深知土地对百姓的重要性,也对家乡的这片黄土地爱得深沉。

1999年,谢洪猴光荣入伍,从农村娃变为了村里人口中的“兵娃子”。2001年,他退伍回到家乡,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先是在浙江,后来又去了广州,一直到2010年,想着多照顾一下家里,就回来了。”

在卷起裤脚跟土地打了几年交道后,谢洪猴无意间听说村里要举行换届选举了。

“不如你去村里谋个差事,也好为村里干点事。”在家人的建议下,谢洪猴参加了村里的网格员选拔。2015年4月,退伍军人谢洪猴放下了卷起的裤脚,有了新的身份---网格员。

“就是负责网格内的所有工作,比如合作医疗收缴、养老保险收缴、矛盾纠纷化解,以及各类政策的宣传等等。”

2017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在换届选举中,谢洪猴被选为了村文书。

“主要负责村里的软件资料,还好之前趁着考驾照的时候,我自学了电脑操作,不然有些工作还真是没办法开展。”

2022年1月,经过再一次的换届选举,谢洪猴成为了下厂村党支部书记,变为了一名“兵支书”,常年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状态,让他再次卷起了裤脚。

“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大的稳定’原则,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凝心聚力促发展。回想这些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社会治安、基层治理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坚定跟党走,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因为我有一个令人骄傲的名字——‘兵支书’”。

谢洪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下大雨了,别人都是往屋子里躲,就只有他,着急的往屋外跑,就怕哪里的田坎被雨水冲垮了,我们没注意到。所以,一到雨季,他卷起的裤腿总是脏兮兮的,我们都笑话他是‘泥腿干部’”。下厂村包村工作队长管玺告诉记者。

在管玺的印象中,谢洪猴不止一次的迎着大雨走出门去。

2023年7月26日,大雨从晚上八九点开始便一直下个不停。凌晨时分,大雨变为了暴雨,这让一直没有入睡的谢洪猴从床上坐起身来。

“不行,我得出去看看。”7月27日凌晨两点十分左右,谢洪猴开着车出门,赶往了一户百姓家中。

“我们村里有一个风险斜坡点、一个地质灾害点。我去的这家,是我们村的重点监测人群,他的房子距离风险斜坡只有100米左右。”

十多分钟后,谢洪猴敲响了这家的大门。进屋后,他先是四处查看,判断房屋是否因为暴雨的影响产生安全隐患。随后提醒村民,随时保持警惕,有什么异常的,马上撤离。

凌晨三点左右,谢洪猴多次确认房屋安全后,才从百姓家里出来。此时,他原本干净的大腿、裤脚,再次溅满了泥水。

“我原本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军人的身份、村支部书记的头衔赋予了我责任和担当。我还会继续行走的田间地头,和村里的百姓一起,守护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