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4-1196732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24年08月27日 | |
文号 | 是否有效 | ||
标题 | 强双基 展风采 | 多维巧解“小马拉大车”——看盘州市亦资街道让基层治理“哨声”变“赞声” |
“现在的夜市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作为一名“本土夜市人”朱德应在星云夜市开了7年的烧烤店,谈及夜市近期的变化,朱德应高兴地说:“亦资街道对摊位进行了统一规划管理,每周街道都会统一对夜市进行‘消杀’,整体卫生条件也好了很多,客人也愿意坐下来了,我们的收入也就增加了不少!”
可喜的变化,源自盘州市亦资街道(下文简称“亦资街道”)为基层减负赋能的有力举措。近年来,亦资街道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深入实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以“智慧亦资”数字化平台为抓手,在全市率先推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全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有效推动了各类治理资源、服务资源在一线聚集。
回应“哨声”倾听“民声” 让群众幸福有感
“在对夜市改造过程中,其实也有部分商贩不理解、不支持,有着各自的诉求。”盘州市亦资街道党工委书记伍庆德介绍,星云夜市所在的杜鹃社区得知此项情况后,认真收集商贩诉求,并通过系统发起“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哨声”,最终盘州市亦资街道、盘州市市城市综合执法局、盘州市市场监管局“应哨”,让矛盾得以化解,夜市得以顺利开张。
何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伍庆德解释,街道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问题视为“哨声”;街道辖区内的193名网格员将收集到的群众问题或者巡逻过程中发现的社区无法自行处理的事件,在“智慧亦资”系统内上报,为“吹哨”;亦资街道办收到社区网格员上传的事件后,由领导牵头,进行处置;如果需要其他市直单位联合进行整治的,则联系相关单位联合对事件进行处置,视为“应哨”。
2023年9月,热爱篮球的亦资街道市民刘欣通过亦资街道微信公众号“微心愿”发出了“哨声”,他希望街道能在周边修建篮球场,给广大居民使用。接到“哨声”后,网格员进行了“吹哨”,街道立即启动工作机制,联合盘州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在片区内动工修建了篮球场。伍庆德表示,篮球场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我对街道的‘应哨’非常满意!”自己的“微心愿”得到了实现,刘欣给街道办点了个大大的赞。
据悉,亦资街道“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自2021年推行以来,已统筹调配27家部门单位1013名在职党员干部协调处理市容环境、矛盾纠纷、咨询建议等问题280余件,并对已办结“哨单”进行评价,满意度为100%,大大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精简机构厘清职责 为职能高效减负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一些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常常牵涉到辖区内的多个部门,有时候街道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难开展有效治理,而职能部门虽然有权,但难以完全下沉到街道。伍庆德表示,亦资街道为了将权力和责任落到实处,让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让响应群众“哨声”、解决治理难题的效率大大提升,近年来结合辖区具体情况,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改革“组合拳”。
“今年我们街道又有了新变化,我们的机构从原有的‘6+7’(6个行政单位+7个事业单位)改为‘5+4’。”伍庆德介绍,2024年3月,亦资街道开展了新一轮的机构精简工作,按照“5+4”(5个行政单位+4个事业单位)的原则,由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制定分管站(股室)的人员、职责的整合优化方案,按照“一室一清单”的方式建立股室职责清单9个。再通过“双向选岗”将街道19名精干力量充配到相应的站(股室),实现“人岗相适、专业匹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增强街道“服务职能”为出发点,围绕创文、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重点制定了街道权责清单,制定了127项“吹哨清单”,明确了27家“应哨单位”,实现了街道在治理和服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街道主动对接市委办、编办等部门,同步明确街道对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考核考察和选拔任用建议权、年度考核和日常监督管理权等5项权力,有效提升街道的统筹协调能力。改革以来,亦资街道已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派驻机构人员调整建议5条,配合给予提拔、晋升等考察意见5个,提出年度考核建议20次,精准解决了人员“庸懒散”的问题。
党建引领数字赋能 让城市充满活力
今年7月13日,亦资街道针对流出至贵阳的流动党员在六盘水市驻贵阳招商办服务站开展了“离乡不离党·流动不留学”主题活动,为36名流动党员送去组织的服务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