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个人中心
  • 背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4-164108
  • 信息分类: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16-06-01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名  称:
  • 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看贵州将如何发力
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看贵州将如何发力
来源:盘州市人民政府 作者:卫进红
字号:

核心提示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出炉。这份被称之为“贵州供给侧第一份文件”落地后,全省各职能部门立即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迅速行动。

与其苦熬,不如苦干;与其长痛,不如阵痛。

“我省把当前看作是后发赶超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就在短短两个月,贵州制定实施了《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关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若干措施》、《关于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税收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关于银行业支持贵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等62个配套政策文件,制定了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降低企业成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千企改造”工程等28项重点改革工作。“上下一条心,一抓到底,务求必胜。”


降本增效:激发企业生产潜力与活力

我省把降低企业成本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成果逐步显现。

首当其冲,把降低大工业用电价格作为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牛鼻子”,国家批复我省的电网输配电价改革方案从3月15日开始执行。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于4月21日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多股东的有限公司制省级电力交易机构,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工业用户扩大到1000千伏安及以上所有用户,覆盖我省大工业电量的90%以上和主要工业行业。目前,全省所有22户火电企业与943家用电企业签订电力直接交易合同,合同交易电量417亿千瓦时,预计占省内售电量45%以上,占比排全国第一。

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实施,降用电成本效果逐步显现,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多赢”。1—4月,我省市场化直接交易电量98.11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38.9%。参加直接交易用电企业用电价格平均实际下降0.1205元/千瓦时,已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1.82亿元,受益于用电成本下降,加之产品价格回升,部分企业已实现扭亏为赢。降电价还发挥了稳定和提振电力市场的作用,将增加发电企业和电网收入。1-4月我省全社会用电量388.21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252.38亿千瓦时,其中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行业用电量分别增长45.91%、22.5%、31.05%、15.42%,农副食品加工业用电量增加197.64%。

其他降成本措施全面落地。降低物流成本方面,6月1日起货运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将正式开始实施;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目前“五个全覆盖工程”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村镇银行、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以县为单位覆盖率分别达到61.36%、38.64%、58%、86.36%,已批复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设立股交中心。通过调低利润考核权重引导银行推进“减费让利”,仅贵州银行就免收、暂免服务收费124项,贵阳银行计划新增贷款利率比2015年下降10%;降低税费成本和制度交易性成本方面,营改增已确认纳入试点范围纳税人19.2万户,6大类43条税收政策措施全面实施,1至4月共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14亿元。取消停征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扩大有关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收范围、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


调结构创品牌: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为主线,我省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制定实施了蔬菜、精品水果、山地生态畜牧业三年提升方案、系列特色农产品示范种植突破发展实施方案和优质专用肉牛品种选育、水稻育种等重大专项。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电商扶贫总体规划,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探索构建农产品营销体系,依托农村电商有力促进了“黔货出山”,一季度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增长1.1倍以上。

通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4月,农民专业合作社31646个,成员84.24万人。8个对口帮扶共建扶贫园区加快建设,园区内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已超过1200个。

一季度,全省蔬菜产量453.33万吨、增长9.6%,茶叶产量3.6万吨、增长20%,肉类总产量65.8万吨。


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

通过优化存量、主动减量、做大增量系列“组合拳”,我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稳步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效益。

“百企引进”工程围绕500强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商对接,1至4月全省新引进500强企业9家。

“千企改造”工程组织筛选了2016年“千企改造”工程省级重点推进企业和项目名单。

“双培育”行动计划稳步实施,1至4月,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9.2%和133.8%,新增备案科技型企业573家、总数达到3309家。

“双退出”行动制定了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并已报经国家同意,全年将压减低效粗钢产能220万吨、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压缩煤矿规模1000万吨,规模9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将全部关闭退出。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个大类行业实现全覆盖,中类行业116个,覆盖率为82.4%,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正安吉他、瓮安金正大硝基肥和缓释肥、遵义以晴平板电脑等一批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迅速成长,1-4月集成电路、液晶电视、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倍、66.1%和79.8%,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1%。


培育实验:打造服务业新业态新产品

以发展山地旅游等引领性服务业为抓手,我省强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名闻天下,“快旅慢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集中打造10条“山地公园省”、6条跨省走廊等89条精品旅游线路。1至4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6%和38%。

打造全国知名健康养生基地。开工建设大健康药食材重点工程项目60个,乌当振华万象温泉度假区、石阡温泉健康养生城、剑河温泉文化旅游区等温泉疗养景区建设步伐加快,赤水、荔波、黄果树、花溪、百里杜鹃等省级休闲度假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15个生态体育公园启动建设。

打造西南重要物流枢纽。贵州长和长远公铁联运仓储物流中心、铜仁东九物流园、贵阳改貌物流园、安顺黄铺物流园等物流园区拔地而起,货车帮诚信会员达200多万,服务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170万货车司机、30万业主,减少空载6%,降低物流成本5%,解决就业3000人,去年节约燃油费500亿元。

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贵州电商云”、“贵农网”电商平台上线运营,建成规模化电商运营中心42个、信息化改造线下农村电商服务站1219个。1-4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67.6%,增速居全国第3位。


做优长板:增强大数据大生态产品供给水平

通过大力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做优长板,不断增强大数据大生态产品供给水平。

增加大数据产品服务供给。已具备年产1.5亿部智能手机生产能力,大数据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1至4月,新增大数据及关联企业30家,新增数据服务器260台,20朵云迁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854.6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3%,智能终端产品产值增长86.7%。

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省五级干部10万人上山植树,贵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争取国家安排我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430万亩,列全国第1位。制定实施大气、水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5年行动计划。一季度,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4.4%,88个县区为94.6%;全省79条河流设置的151个省控断面总体水质为优,优良率94.1%。


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精准性

为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计划募集规模3000亿元。六大脱贫攻坚战加快实施,已筹集投入脱贫扶贫资金21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0亿元作为省扶贫开发公司注册资本金。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今年3200个自然村寨整体搬迁涉及的307个安置点已有248个开工、完成投资31.2亿元。十大扶贫产业引进扶贫龙头企业159家,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2.55万人。

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1至4月,完成交通投资424.86亿元,完成水利投资38.97亿元。4G网络建设、光网城市工程、宽带乡村普及工程、“三网融合”基础工程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清理移动信号盲区、盲点近3000个,全省主城区、乡镇实现4G信号有效覆盖。截至4月底,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3820Gbps,同比增长57.9%,全省平均带宽速率达到11.7MMbps,增幅82.5%。1-4月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17.42亿元。

为补齐教育医疗事业短板,起草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实施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39个县普及十五年教育、18个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加快推进,300所以上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74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创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3所,争取到国家对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4个省份各重点支持建设一所高校的政策。

医疗卫生方面,开展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国家级试点,提出了2016年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规范协同的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以省级平台为枢纽与国家和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无缝对接。1至4月,教育、医疗卫生投资分别增长55%和62.5%,高于全省投资增速33.9和41.4个百分点。


解读贵州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系列配套政策

解读一: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贵州电网2016年-2018年输配电价的批复》、《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能源局关于降低大工业企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措施:抢抓我省作为国家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机遇,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多措并举,促进我省大工业企业综合用电价格下降约0.12元/千瓦时,由0.56元/千瓦时平均降至0.44元/千瓦时。其中,大型数据中心用电价格降至0.35元/千瓦时。

争取国家批复我省输配电价改革方案,使我省输配电价总水平降低1.66分/千瓦时,其中大工业用电价格下降3.06分/千瓦时。成立贵州省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火电企业与用户直接交易,使大工业用电价格平均下降9.17分。2016年,对报装容量为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降电价政策全覆盖。

通过降电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多彩贵州拒绝污染,所有享受降电价优惠政策的企业都要进行技术改造,淘汰工艺、落后产能、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一律不得享受优惠政策。参与市场竞争的发电企业,环保设施必须投运,符合国家和省环保政策要求。     

解读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政策:《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若干措施》。

措施:对货运车辆通行费实行优惠,发行黔通卡,持有黔通卡的货运车辆通行费实行9.5折优惠和积分阶梯优惠,单车月消费额度达到3000元、5000元、10000元以上的,次月分别给予通行费9.4、9.2和9折优惠。实行对重点物流运输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注册货运车辆100辆以上的全省重点物流运输企业,在普遍优惠方式及阶梯优惠方式基础上再优惠1%通行费。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搭建省级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邮政快递、仓储等行业物流信息,实现动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货车空驶率。支持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智能化仓储建设。

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对黔货出海多式联运运营和省内铁路货运环线班列给予补贴,加快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物流标准化建设。清理和取消货运车辆不合理收费,整合规范公路监管执法行为,实施“互联网+车辆检验”便民措施。

解读三:降低企业税费成本

政策:《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国家税务局 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税收政策措施的通知》。

措施: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从5月1日开始全面推行。

用好税收政策工具,落实6大类43条措施,用足契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建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成本、化解过剩产能、创新驱动发展。

停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和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停止向水泥生产企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整合归并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等7项政府性基金。扩大小微企业免征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范围。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

解读四:银行业支持贵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策:《贵州银监局关于银行业支持贵州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

措施:“降成本”方面,完善考核机制,调低利润考核权重引导银行推进“减费让利”;应用大数据技术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研发互联网支付产品,进入网上转账、汇款“免费时代”;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

“去产能”方面,创新、完善并购贷款模式,积极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兼并重组,鼓励银行将并购贷款由5年延长至7年、并购额由50%提升60%,最大限度地支持困难企业。

“去库存”方面,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由原来的30%下调至20%。降低改善性二套住房首付比例,由原来的40%下调至30%。

“去杠杆”方面,引入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推动PPP项目融资,为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渠道;贷款期限结构调整,避免“期限错配”、“借短贷长”。

“补短板”方面,支持扶贫攻坚、小微型企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探索能效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业务,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贵州日报 王璐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