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六盘水党办字〔2018〕31号),拟定了《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现向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请于2018年8月17日中午12:00前将反馈意见请主要领导签字盖章扫描件(含电子版)反馈至309108283@qq.com邮箱,若届时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电话:0858—8133016。
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5日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体系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的通知》(文旅公共函〔2018〕77号)和《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六盘水党办字〔2018〕31号)的精神,六盘水市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城市。为完成好盘州市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助推六盘水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45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西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立足全市转型发展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抓重点、补短板、重提升、促均等,在完善体系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求突破,在提供服务上出实招,在文化惠民上见成效,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二)创建目标。
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盘州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数字化服务更加普及,绩效评估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队伍整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创建指标均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做出示范。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创建阶段(2018年)。
研究制定《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分解创建任务,成立创建组织机构,启动各项创建工作。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8—2020年)。
对照《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西部)》,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完成《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力争各项指标高标准、高水平达标。
(三)迎接验收阶段(2020年)。
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改进提升,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二、创建任务
(一)健全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
1.发挥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引领作用。加强盘州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等县级重点文化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软环境建设,形成设施先进、外观新颖、功能齐全的主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引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2.新建盘州市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并投入使用,发挥盘州市图书馆、文化馆总馆作用,统领辖区内分馆(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确保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
3.增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通过整合资源、租赁、新建等方式,加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确保辖区内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2012〕44号),60%的村(居)、100%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有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建筑面积不低于200㎡,配套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农村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城区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和1套室外健身器材。
(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1.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标准,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明确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
2.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和资源向贫困地区下沉,以盘州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8大扶贫工程。一是数字图书进乡镇工程,为每个乡镇配备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每年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1次;二是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实现本地电视节目全覆盖;三是文化体育设施覆盖工程,为每个村配置1个农家书屋或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四是文化服务进行乡村工程,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戏剧或文艺演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五是文化人才进基层工程,为每个行政村(居)配备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六是“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七是农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联互通工程,以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八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挖掘、开发、利用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民间艺人,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公共文化产品。
3.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权益。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设立相应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盘州市图书馆为视障人士配置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开展残疾人服务。盘州市文化馆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体活动。
4.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向群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开展馆际合作,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5.创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方式。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流动服务,盘州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盘州市文化馆每年送文化到辖区内各乡镇不低于1场。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点”模式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6.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升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增加文艺演出作品供给。加强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或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7.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好“盘州春韵”系列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培育成熟的品牌活动可通过冠名等方式筹集经费,缓解活动资金压力。
8.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打造以“金彩盘州”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品牌,按照“文旅一体化”要求,围绕历史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项目,提升盘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建设联通县、乡、村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使人民群众通过电脑、手机等载体就能享受到数字图书、文艺培训、文化讲座、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文化馆建有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2.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实施盘州市民族文化、非遗传承、数字图书等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盘州市图书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2TB。
3.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惠民工程。进一步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形成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四)培育更加活跃的社会力量。
1.培育民间文化团队。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创建结束后,盘州市文化馆馆办团队发展到60支,每个行政村(居)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每支队伍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
2.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吸收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文化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建档,采取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建设民间博物馆、主题图书馆、特色书屋等文化设施。鼓励和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通过挂牌等方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辅导服务。积极引导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读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悦读”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4.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制定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每年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数量、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次,确保购买服务资金投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和扶持一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
5.培育促进文化消费。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制定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贯彻落实文化部等4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五)创建更加合理的体制机制。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
2.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或奖励考核对象的重要依据。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3.制定重大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定出台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推进出台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在公共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形成重大突破。
4.开展制度设计研究。从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六盘水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盘州市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工作,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二)加强督查考核。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督查考核,如发现工作推进滞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联合督查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并追责问责。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据创建任务,统筹安排创建工作经费,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科学测算开展基本服务所需经费,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确保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加强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配备,行政村(居)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盘州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居)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五)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1.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领导小组
2.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任务分解表(2018—2020年)
附件1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快推进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付国祥 中共六盘水市委常委、盘州市委书记
李令波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吴胜卫 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
杜 琼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
吴国兴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魏庆湘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 员:薛 将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朝伟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徐 政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黎家华 市委编办主任
莫 帆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李延勇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李德玲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范 珂 市旅游局局长
彭 书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顾 平 市民政局局长
骆武松 市财政局局长
许忠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 丽 市司法局局长
段宇峰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伍从孝 市住建局局长
唐 震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胡 玲 市档案局局长
邹兴林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雯雯 团市委书记
王爱民 市妇联主席
熬成秋 市科协主席
彭 丽 市残联理事长
甘 琦 市文联主席
熬成况 市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林昌媛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持工作)
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示范区创建的日常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章单独制作启用,创建结束后撤销领导小组及印章。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魏庆湘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薛 将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唐 震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康江贵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
田明幸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包 峻 市委编办副主任
黄 健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任晏伯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陈春恒 市节能减排检查大队队长
林荣朝 市旅游局副局长
黄尧江 市教育局副局长
胡 萍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老龄办专职副主任
易 飞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仕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李德发 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 毅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胡 华 市住建局副局长
张付才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刘 照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陈志坚 市档案局副局长
王俊翔 市总工会副主席
周 田 团市委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
林 丽 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段 昆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邓文敏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李 丰 市文联副主席
范喜才 市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万里飞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成 员:李海江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工作人员
余 思 市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人
王文瑜 市委编办事业科科长
周斯伟 市工作目标考核管理中心主任
欧阳辉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综合科负责人
路红江 市发展改革局社会事业科科长
张黎霞 市旅游局办公室负责人
王 玮 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刘艳萍 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负责人
童 燕 市财政局行政科负责人
宋 扬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科工作人员
罗婷婷 市司法局法治宣传科科长
石用成 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和调控监测科负责人
华再稳 市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
叶 鑫 市档案局业务监督指导科科长
王富怀 市总工会工作人员
李 丹 团市委工作人员
冯 英 市妇联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
甘俊霞 市科协办公室负责人
宋文秀 市残联教就部部长
李 钰 市文联工作人员
王昌亚 市信息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董芳芳 市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
李 垚 市文化馆馆长
汤 柳 市图书馆馆长
胡 鹏 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肖丽萍 市文管所所长
罗永周 市博物馆馆长
张学武 市体育中心主任
李智慧 市广播电视技术指导站站长
谢丽红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彭 祥 市文广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
三、领导小组职责
统筹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政策,推进重大文化项目、文化惠民措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估和考核机制,对示范区创建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召集和组织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协调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受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和督促各地各单位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过程管理工作。完成各项日常工作。
五、成员单位职责
(一)市委组织部。
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
(二)市委宣传部。
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按照宣传工作方案协调新闻单位、网络媒体等做好创建工作系列宣传报道。
(三)市委编办。
1.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加强盘州市公益文化单位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工作。
2.指导落实各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编制。
(四)市直机关工委。
将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成情况纳入督查任务。
汤柳 市图书馆馆长
成 员:钱红任
职 责:负责创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做好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
(三)设施建设部。
主 任: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副主任:张学武 体育中心主任
成 员:李智慧 李莉兰、图书馆1人
职 责:负责协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推进实施。
(四)业务建设部。
主 任: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副主任:许 英 市图书馆副馆长
李莉兰 市文化馆副馆长
成 员:李淑涵 图书馆1人
职 责: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指导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开展,督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五)宣传资料部。
主 任:林昌媛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持工作)
副主任:万里飞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信息中心各1人。
职 责:负责创建宣传工作,汇编相关文件资料,搜集整理归档文书档案、音像资料档案,做好创建过程中文字记录、会议记录。
七、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根据工作推进需要,每半年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由组长或副组长召集,可根据会议议题视情况通知成员单位和其他部门参加会议,形成会议纪要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并印发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调度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八、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重要任务,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各单位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同心攻坚,确保创建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二)明确责任。各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和《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分解表(2018—2020年)》明确的各项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
(三)强化宣传。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宣传阵地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创建成果,在全市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氛围。同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将创建过程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报送市创建办,共同推进全市的创建工作。
附件2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分解表
(2018-2020年)
序号 |
内 容 |
任 务 |
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
完成时间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备注 |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 |||||||
1 |
盘州市文化馆 |
不低于3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部颁1级以上标准。 |
13200 |
2019年12月 |
盘州市水投公司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盘州市博物馆 |
盘州市博物馆建设1个主馆(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陈列馆及范家公馆)及4个分馆(文庙、碧云公园、张道藩故居及城隍庙) |
20000 |
2019年12月 |
盘州古城开发公司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盘州市体育馆 |
体育馆项目占地面积为27188.97平方米,建筑面积99953.16平方米,由主馆(篮球馆、游泳池)及辅助用房(羽毛球馆、网球练习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房、综合馆)地下室及配套商业构成。 |
40000 |
2019年12月 |
市住建局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柏果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70 |
2019年12月 |
柏果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5 |
鸡场坪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鸡场坪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6 |
双凤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70 |
2019年12月 |
双凤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7 |
石桥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石桥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8 |
大山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大山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9 |
盘关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盘关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0 |
竹海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竹海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1 |
丹霞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丹霞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2 |
胜境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胜境街道办事处 |
提档升级 | |
13 |
两河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两河街道办事处 |
提档升级 | |
14 |
保田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保田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5 |
新民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新民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6 |
亦资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亦资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17 |
英武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英武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18 |
羊场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羊场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19 |
刘官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刘官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0 |
民主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民主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1 |
坪地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坪地乡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2 |
旧营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旧营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3 |
淤泥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淤泥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4 |
响水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响水镇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5 |
翰林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翰林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6 |
普古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普古乡人民政府 |
新建 | |
27 |
红果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红果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8 |
保基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保基乡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9 |
普田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普田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30 |
乌蒙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乌蒙镇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31 |
村(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60%的村(居)、100%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有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建筑面积不低于200㎡,配套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各行政村收集整理本村史实资料,编制村名来历、村史介绍等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宣传,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对本村的认同感。 |
10040 |
2019年12月 |
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共528个村(居),建设26个,502个未建。502×20万元=10040 | |
32 |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农村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城区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和1套室外健身器材。 |
255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移民局 |
全市27个图书室,5万元/个。体育设施2018年省级已安排3个,5万/个。 | |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
|||||||
1 |
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标准,分别制定、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 |
15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司法局、市科协、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确保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 |
144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 |
|||
4 |
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为每个乡镇配备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每年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1次。 |
81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实现本地电视节目全覆盖。 |
4833.6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6 |
为每个村配置1个农家书屋或1台电子阅读机,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 |
610 |
2020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全市528个村居有122个村居未实施。122×5万=610万。 | ||
7 |
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戏剧或文艺演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2313.6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全市528个村(居),每场1.5万元,3×1.5×528=2376 | ||
8 |
每个行政村(居)配备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
每年 |
市人资社保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9 |
“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0 |
以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 |
27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1 |
挖掘、开发、利用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民间艺人,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公共文化产品。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2 |
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设立相应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3 |
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文联、市科协、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4 |
盘州市图书馆为视障人士配置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开展残疾人服务。盘州市文化馆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体活动。 |
6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每年2万元,3年×2万元=6万元 | ||
15 |
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 |
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逐步将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联 |
|||
16 |
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提供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
每年 |
市科协、市妇联 |
||||
17 |
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和标准。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8 |
创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方式 |
盘州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文化馆每年送文化到各乡镇不低于1场。 |
138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流动图书服务0.5×30=15;演出8场×5=40;展览6×1=6;送文化27×3=81 | |
19 |
建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0 |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
加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升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增加文艺演出作品供给。 |
每年 |
市文联、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1 |
加强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2 |
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或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3 |
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 |
900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300万/年 | ||
24 |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5 |
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
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好“盘州春韵”系列活动,对培育成熟的品牌活动可通过冠名等方式筹集经费,缓解活动资金压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6 |
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 |
继续办好“金彩盘州”文化旅游品牌,按照“文旅一体化”要求,围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盘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建设 |
|||||||
1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
配合建设六盘水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 |
图书馆、文化馆建有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
每年 |
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 |
盘州市图书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2TB。 |
110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5 |
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
进一步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形成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
每年 |
各乡(镇、街道)政府、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
|||||||
1 |
培育民间文化团队 |
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文化馆馆办团队发展到60支,每个行政村(居)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每支队伍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 |
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鼓励和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通过挂牌等方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辅导服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6 |
积极引导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读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悦读”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7 |
加大购买服务力度 |
确定具体购买项目和内容,将购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
364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100万/年,逐年20%增加。 | |
8 |
培育促进文化消费 |
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9 |
制定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 |
300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100万/年 | ||
10 |
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1 |
贯彻落实文化部等4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体系建设 |
|||||||
1 |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 |
每年 |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 |
有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
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 |
每年 |
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直目标办 |
|||
5 |
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或奖励考核对象的重要依据。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7 |
制定重大政策制度 |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定出台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推进出台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在公共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形成重大突破。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8 |
开展制度设计研究 |
从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
1 |
组织领导 |
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实施方案,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
每年 |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 |
督查考核 |
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督查考核,如发现工作推进滞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联合督查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并追责问责。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直目标办、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资金保障 |
各级政府要依据创建任务,统筹安排创建工作经费,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科学测算开展基本服务所需经费,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确保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队伍建设 |
加强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根据示范区创建标准,各中心人员编制不低于3人),行政村(居)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
每年 |
市编办、市人资社保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舆论宣传 |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中心、市电视台 |
|||
七、出台系列文件和制度 |
|||||||
1 |
各类规范性文件、制度、方案 |
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盘州市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 |
||||
5 |
盘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
2019年6月 |
|||||
7 |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 |
2019年6月 |
|||||
8 |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方案 |
2019年6月 |
|||||
9 |
制定、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
2019年6月 |
|||||
10 |
盘州市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见 |
2019年6月 |
|||||
11 |
盘州市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总工会 |
||||
12 |
盘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13 |
各级政府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相关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4 |
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15 |
盘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16 |
盘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17 |
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 |
2019年6月 |
|||||
18 |
盘州市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 |
2019年6月 |
|||||
19 |
盘州市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20 |
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21 |
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22 |
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23 |
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制度 |
2019年6月 |
|||||
24 |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统计公告制度 |
2019年6月 |
|||||
25 |
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和标准 |
图书馆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6 |
文化馆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7 |
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8 |
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制度 |
2019年6月 |
|||||
29 |
公共文化机构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
2019年6月 |
|||||
30 |
公共文化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
2019年6月 |
|||||
31 |
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安全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32 |
公共文化机构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
2019年6月 |
|||||
33 |
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制度 |
2019年6月 |
|||||
34 |
公共文化需求征询和反馈制度 |
2019年6月 |
|||||
35 |
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等相关制度 |
2019年6月 |
|||||
总计: |
94857.2 |
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征求《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六盘水党办字〔2018〕31号),拟定了《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现向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请于2018年8月17日中午12:00前将反馈意见请主要领导签字盖章扫描件(含电子版)反馈至309108283@qq.com邮箱,若届时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电话:0858—8133016。
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8月15日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体系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的通知》(文旅公共函〔2018〕77号)和《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六盘水党办字〔2018〕31号)的精神,六盘水市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城市。为完成好盘州市示范区创建各项任务,助推六盘水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党办发〔2015〕45号)、《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西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立足全市转型发展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抓重点、补短板、重提升、促均等,在完善体系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求突破,在提供服务上出实招,在文化惠民上见成效,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二)创建目标。
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具有盘州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数字化服务更加普及,绩效评估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队伍整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创建指标均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做出示范。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创建阶段(2018年)。
研究制定《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分解创建任务,成立创建组织机构,启动各项创建工作。
(二)全面创建阶段(2018—2020年)。
对照《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西部)》,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完成《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2018—202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力争各项指标高标准、高水平达标。
(三)迎接验收阶段(2020年)。
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改进提升,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二、创建任务
(一)健全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
1.发挥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引领作用。加强盘州市图书馆、市体育场等县级重点文化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软环境建设,形成设施先进、外观新颖、功能齐全的主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引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2.新建盘州市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并投入使用,发挥盘州市图书馆、文化馆总馆作用,统领辖区内分馆(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确保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
3.增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通过整合资源、租赁、新建等方式,加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确保辖区内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2012〕44号),60%的村(居)、100%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有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建筑面积不低于200㎡,配套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农村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城区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和1套室外健身器材。
(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1.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标准,县级人民政府制定、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明确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
2.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和资源向贫困地区下沉,以盘州市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8大扶贫工程。一是数字图书进乡镇工程,为每个乡镇配备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每年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1次;二是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实现本地电视节目全覆盖;三是文化体育设施覆盖工程,为每个村配置1个农家书屋或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四是文化服务进行乡村工程,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戏剧或文艺演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五是文化人才进基层工程,为每个行政村(居)配备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六是“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七是农村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联互通工程,以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八是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挖掘、开发、利用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民间艺人,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公共文化产品。
3.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权益。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设立相应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盘州市图书馆为视障人士配置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开展残疾人服务。盘州市文化馆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体活动。
4.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向群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开展馆际合作,推进本地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5.创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方式。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流动服务,盘州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盘州市文化馆每年送文化到辖区内各乡镇不低于1场。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点”模式建设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服务能力,解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6.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升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增加文艺演出作品供给。加强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或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7.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好“盘州春韵”系列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培育成熟的品牌活动可通过冠名等方式筹集经费,缓解活动资金压力。
8.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打造以“金彩盘州”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品牌,按照“文旅一体化”要求,围绕历史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项目,提升盘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建设更加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平台。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建设联通县、乡、村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使人民群众通过电脑、手机等载体就能享受到数字图书、文艺培训、文化讲座、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服务。图书馆、文化馆建有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2.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实施盘州市民族文化、非遗传承、数字图书等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盘州市图书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2TB。
3.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惠民工程。进一步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形成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四)培育更加活跃的社会力量。
1.培育民间文化团队。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创建结束后,盘州市文化馆馆办团队发展到60支,每个行政村(居)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每支队伍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
2.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吸收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文化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建档,采取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建设民间博物馆、主题图书馆、特色书屋等文化设施。鼓励和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通过挂牌等方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辅导服务。积极引导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读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悦读”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4.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制定出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每年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数量、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次,确保购买服务资金投入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方式,培育和扶持一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
5.培育促进文化消费。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制定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贯彻落实文化部等4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五)创建更加合理的体制机制。
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
2.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或奖励考核对象的重要依据。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3.制定重大政策制度。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定出台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推进出台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在公共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形成重大突破。
4.开展制度设计研究。从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六盘水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盘州市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工作,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二)加强督查考核。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督查考核,如发现工作推进滞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联合督查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并追责问责。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据创建任务,统筹安排创建工作经费,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科学测算开展基本服务所需经费,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确保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加强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配备,行政村(居)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盘州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居)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五)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1.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领导小组
2.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任务分解表(2018—2020年)
附件1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领导小组
为加快推进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付国祥 中共六盘水市委常委、盘州市委书记
李令波 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吴胜卫 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
杜 琼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
吴国兴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魏庆湘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 员:薛 将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朝伟 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徐 政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黎家华 市委编办主任
莫 帆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李延勇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主任
李德玲 市发展改革局局长
范 珂 市旅游局局长
彭 书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
顾 平 市民政局局长
骆武松 市财政局局长
许忠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徐 丽 市司法局局长
段宇峰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伍从孝 市住建局局长
唐 震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胡 玲 市档案局局长
邹兴林 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雯雯 团市委书记
王爱民 市妇联主席
熬成秋 市科协主席
彭 丽 市残联理事长
甘 琦 市文联主席
熬成况 市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林昌媛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持工作)
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示范区创建的日常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章单独制作启用,创建结束后撤销领导小组及印章。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魏庆湘 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薛 将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唐 震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康江贵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
田明幸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包 峻 市委编办副主任
黄 健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任晏伯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陈春恒 市节能减排检查大队队长
林荣朝 市旅游局副局长
黄尧江 市教育局副局长
胡 萍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老龄办专职副主任
易 飞 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仕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李德发 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 毅 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胡 华 市住建局副局长
张付才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刘 照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陈志坚 市档案局副局长
王俊翔 市总工会副主席
周 田 团市委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
林 丽 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段 昆 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邓文敏 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李 丰 市文联副主席
范喜才 市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万里飞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成 员:李海江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工作人员
余 思 市委宣传部宣传科负责人
王文瑜 市委编办事业科科长
周斯伟 市工作目标考核管理中心主任
欧阳辉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综合科负责人
路红江 市发展改革局社会事业科科长
张黎霞 市旅游局办公室负责人
王 玮 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刘艳萍 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负责人
童 燕 市财政局行政科负责人
宋 扬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科工作人员
罗婷婷 市司法局法治宣传科科长
石用成 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和调控监测科负责人
华再稳 市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
叶 鑫 市档案局业务监督指导科科长
王富怀 市总工会工作人员
李 丹 团市委工作人员
冯 英 市妇联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
甘俊霞 市科协办公室负责人
宋文秀 市残联教就部部长
李 钰 市文联工作人员
王昌亚 市信息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董芳芳 市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
李 垚 市文化馆馆长
汤 柳 市图书馆馆长
胡 鹏 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肖丽萍 市文管所所长
罗永周 市博物馆馆长
张学武 市体育中心主任
李智慧 市广播电视技术指导站站长
谢丽红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彭 祥 市文广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
三、领导小组职责
统筹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政策,推进重大文化项目、文化惠民措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估和考核机制,对示范区创建进行检查、监督,决定有关奖惩。
四、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制定各项工作实施方案。召集和组织领导小组会议,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协调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受领导小组委托,指导和督促各地各单位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过程管理工作。完成各项日常工作。
五、成员单位职责
(一)市委组织部。
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
(二)市委宣传部。
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按照宣传工作方案协调新闻单位、网络媒体等做好创建工作系列宣传报道。
(三)市委编办。
1.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加强盘州市公益文化单位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工作。
2.指导落实各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编制。
(四)市直机关工委。
将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成情况纳入督查任务。
汤柳 市图书馆馆长
成 员:钱红任
职 责:负责创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做好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
(三)设施建设部。
主 任: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副主任:张学武 体育中心主任
成 员:李智慧 李莉兰、图书馆1人
职 责:负责协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项目推进实施。
(四)业务建设部。
主 任:李贵良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党委书记
副主任:许 英 市图书馆副馆长
李莉兰 市文化馆副馆长
成 员:李淑涵 图书馆1人
职 责: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指导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开展,督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五)宣传资料部。
主 任:林昌媛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持工作)
副主任:万里飞 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信息中心各1人。
职 责:负责创建宣传工作,汇编相关文件资料,搜集整理归档文书档案、音像资料档案,做好创建过程中文字记录、会议记录。
七、会议制度
领导小组根据工作推进需要,每半年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由组长或副组长召集,可根据会议议题视情况通知成员单位和其他部门参加会议,形成会议纪要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并印发有关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调度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创建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八、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重要任务,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各单位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同心攻坚,确保创建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二)明确责任。各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和《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分解表(2018—2020年)》明确的各项任务,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
(三)强化宣传。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宣传阵地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创建成果,在全市营造全民参与创建的氛围。同时,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将创建过程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报送市创建办,共同推进全市的创建工作。
附件2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分解表
(2018-2020年)
序号 |
内 容 |
任 务 |
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
完成时间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备注 |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 | |||||||
1 |
盘州市文化馆 |
不低于3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部颁1级以上标准。 |
13200 |
2019年12月 |
盘州市水投公司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盘州市博物馆 |
盘州市博物馆建设1个主馆(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陈列馆及范家公馆)及4个分馆(文庙、碧云公园、张道藩故居及城隍庙) |
20000 |
2019年12月 |
盘州古城开发公司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盘州市体育馆 |
体育馆项目占地面积为27188.97平方米,建筑面积99953.16平方米,由主馆(篮球馆、游泳池)及辅助用房(羽毛球馆、网球练习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健身房、综合馆)地下室及配套商业构成。 |
40000 |
2019年12月 |
市住建局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柏果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70 |
2019年12月 |
柏果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5 |
鸡场坪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鸡场坪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6 |
双凤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70 |
2019年12月 |
双凤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7 |
石桥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石桥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8 |
大山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大山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9 |
盘关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盘关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0 |
竹海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竹海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1 |
丹霞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8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丹霞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2 |
胜境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胜境街道办事处 |
提档升级 | |
13 |
两河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两河街道办事处 |
提档升级 | |
14 |
保田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保田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5 |
新民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新民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16 |
亦资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亦资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17 |
英武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英武镇人民政府 |
新建 | |
18 |
羊场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羊场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19 |
刘官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110 |
2019年12月 |
刘官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0 |
民主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民主镇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1 |
坪地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坪地乡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2 |
旧营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旧营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3 |
淤泥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5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淤泥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4 |
响水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响水镇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25 |
翰林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翰林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6 |
普古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普古乡人民政府 |
新建 | |
27 |
红果街道办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70 |
2019年12月 |
红果街道办事处 |
新建 | |
28 |
保基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40 |
2019年12月 |
保基乡人民政府 |
提档升级 | |
29 |
普田乡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普田乡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30 |
乌蒙镇综合文化站 |
不低于300平方米,其它指标达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 |
20 |
2019年12月 |
乌蒙镇人民政府 |
补充完善 | |
31 |
村(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60%的村(居)、100%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具有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建筑面积不低于200㎡,配套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各行政村收集整理本村史实资料,编制村名来历、村史介绍等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宣传,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对本村的认同感。 |
10040 |
2019年12月 |
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共528个村(居),建设26个,502个未建。502×20万元=10040 | |
32 |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农村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城区安置点配套建设1个图书室和1套室外健身器材。 |
255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移民局 |
全市27个图书室,5万元/个。体育设施2018年省级已安排3个,5万/个。 | |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建设 |
|||||||
1 |
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标准,分别制定、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组织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制文化活动。 |
15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司法局、市科协、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投入,确保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 |
144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 |
|||
4 |
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为每个乡镇配备1台数字图书借阅机,每年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1次。 |
81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实现本地电视节目全覆盖。 |
4833.6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6 |
为每个村配置1个农家书屋或1台电子阅读机,1个标准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 |
610 |
2020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全市528个村居有122个村居未实施。122×5万=610万。 | ||
7 |
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电影、每年看3场戏剧或文艺演出,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2313.6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全市528个村(居),每场1.5万元,3×1.5×528=2376 | ||
8 |
每个行政村(居)配备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
每年 |
市人资社保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9 |
“结对子、种文化”工程,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0 |
以盘州市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 |
27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1 |
挖掘、开发、利用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扶持民族民间艺人,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充实公共文化产品。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2 |
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权益 |
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生活困难群众,设立相应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技普及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3 |
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计划。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文联、市科协、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4 |
盘州市图书馆为视障人士配置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开展残疾人服务。盘州市文化馆每年举办不少于1次针对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体活动。 |
6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每年2万元,3年×2万元=6万元 | ||
15 |
提高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效能 |
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逐步将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联 |
|||
16 |
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提供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
每年 |
市科协、市妇联 |
||||
17 |
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和标准。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8 |
创新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方式 |
盘州市图书馆每年下基层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8场以上,流动展览6场以上。文化馆每年送文化到各乡镇不低于1场。 |
138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流动图书服务0.5×30=15;演出8场×5=40;展览6×1=6;送文化27×3=81 | |
19 |
建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0 |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
加强文艺创作和生产,提升文艺作品数量和质量,增加文艺演出作品供给。 |
每年 |
市文联、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1 |
加强戏曲等优秀文化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开展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项目和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2 |
加强知识产权审核和版权保护,防止侵权或盗版产品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3 |
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 |
900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300万/年 | ||
24 |
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5 |
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
充分发挥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培育好“盘州春韵”系列活动,对培育成熟的品牌活动可通过冠名等方式筹集经费,缓解活动资金压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6 |
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名片 |
继续办好“金彩盘州”文化旅游品牌,按照“文旅一体化”要求,围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盘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三、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建设 |
|||||||
1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
配合建设六盘水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2 |
图书馆、文化馆建有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上网服务。 |
每年 |
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 |
盘州市图书馆建设1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不低于2TB。 |
110 |
2019年12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5 |
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惠民工程 |
进一步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形成覆盖全面、使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
每年 |
各乡(镇、街道)政府、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 |
|||||||
1 |
培育民间文化团队 |
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文化馆馆办团队发展到60支,每个行政村(居)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1支,每支队伍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0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服务 |
出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鼓励和推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体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通过挂牌等方式,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免费或低收费提供活动场地和辅导服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6 |
积极引导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读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悦读”活动,引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7 |
加大购买服务力度 |
确定具体购买项目和内容,将购买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
364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100万/年,逐年20%增加。 | |
8 |
培育促进文化消费 |
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艺爱好,扩大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9 |
制定出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通过票价补贴、剧场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 |
300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100万/年 | ||
10 |
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低价场次或门票。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1 |
贯彻落实文化部等4部委《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体系建设 |
|||||||
1 |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 |
每年 |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 |
有条件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建立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年报制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
将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管干部年度考核体系。 |
每年 |
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直目标办 |
|||
5 |
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补贴或奖励考核对象的重要依据。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工作。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效果、服务效能等实行监督和评估。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管理、运行、效能进行评价。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7 |
制定重大政策制度 |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制定出台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推进出台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在公共文化制度建设方面形成重大突破。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8 |
开展制度设计研究 |
从体制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具有典型示范价值。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示范价值的制度成果,并通过验收。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
1 |
组织领导 |
成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实施方案,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实效。 |
每年 |
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
|||
2 |
督查考核 |
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进行督查考核,如发现工作推进滞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联合督查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并追责问责。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直目标考核范围,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直目标办、各乡(镇、街道)政府 |
|||
3 |
资金保障 |
各级政府要依据创建任务,统筹安排创建工作经费,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科学测算开展基本服务所需经费,将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确保人均文化事业费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4 |
队伍建设 |
加强乡(镇、街道)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员配备(根据示范区创建标准,各中心人员编制不低于3人),行政村(居)至少配置1名公共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
每年 |
市编办、市人资社保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5 |
县级公益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县乡村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课时。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舆论宣传 |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及时报道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进展,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
每年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宣传部、市信息中心、市电视台 |
|||
七、出台系列文件和制度 |
|||||||
1 |
各类规范性文件、制度、方案 |
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2 |
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3 |
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征求公众意见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4 |
盘州市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和建设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 |
||||
5 |
盘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表彰和奖励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6 |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
2019年6月 |
|||||
7 |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 |
2019年6月 |
|||||
8 |
盘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方案 |
2019年6月 |
|||||
9 |
制定、公布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
2019年6月 |
|||||
10 |
盘州市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意见 |
2019年6月 |
|||||
11 |
盘州市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总工会 |
||||
12 |
盘州市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13 |
各级政府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相关制度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各乡(镇、街道)政府 |
||||
14 |
建立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15 |
盘州市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 |
2019年6月 |
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
||||
16 |
盘州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17 |
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 |
2019年6月 |
|||||
18 |
盘州市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文件 |
2019年6月 |
|||||
19 |
盘州市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20 |
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 |
2019年6月 |
|||||
21 |
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22 |
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23 |
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制度 |
2019年6月 |
|||||
24 |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统计公告制度 |
2019年6月 |
|||||
25 |
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和标准 |
图书馆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6 |
文化馆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7 |
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规范和标准 |
2019年6月 |
|||||
28 |
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制度 |
2019年6月 |
|||||
29 |
公共文化机构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
2019年6月 |
|||||
30 |
公共文化机构安全管理制度 |
2019年6月 |
|||||
31 |
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安全评价制度 |
2019年6月 |
|||||
32 |
公共文化机构资产统计报告制度 |
2019年6月 |
|||||
33 |
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制度 |
2019年6月 |
|||||
34 |
公共文化需求征询和反馈制度 |
2019年6月 |
|||||
35 |
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等相关制度 |
2019年6月 |
|||||
总计: |
94857.2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