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个人中心
  • 背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民族宗教
籽籽同心聚合力 花开黔中竞芬芳 ——写在2024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启动之际
来源:贵州省民宗委 作者:盘州市人民政府
字号:

10月,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10月12日,2024年“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启动。

黔地各族儿女在多彩贵州的广袤土地上,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多民族聚居的贵州,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最早有组织、有计划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省份之一。早在2005年9月,省委召开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将每年10月确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2015年颁布实施的《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再次明确“每年10月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

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协调、主动作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高质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为引领全省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凝聚了磅礴力量。

学习模范典型,汲取榜样力量

模范引领方向,榜样凝聚力量。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目标任务,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等方面涌现一大批先进典型,发挥了示范作用。表彰大会上,贵州15个集体、14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

“此次启动仪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宣传我省荣获表彰的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典型事迹。”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安锐说。

今年的活动月期间,我省将深入挖掘贵州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通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多方位宣传、展示,以鲜活的案例,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心情是激动的,精气神也是满满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中共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党校民族宗教研究处处长樊敏,是启动仪式上模范个人的分享者之一。谈起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北京之行,心情至今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从20岁到50岁,樊敏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线,全身心投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阐释、思想引领、教育培训、宣传宣讲工作中,创新打造“石榴籽讲坛”“好花红主题班会”,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多元化宣讲,向各族干部群众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念和工作实践。

在当前的贵州,像樊敏这样的模范代表还有很多。宣传月期间,全省各地将全面掀起学模范、重实干、作表率的热潮,以榜样凝聚力量,助力“模范省”建设。

强化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深入人心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步履的坚定,源自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执着追求。

宣传和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两条“腿”。长期以来,贵州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画好“同心圆”、凝聚正能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贵州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民宗部门主动作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创建内涵不断深化,全省创建工作呈现起步早、基础实、效果好的良好态势。到2023年底,我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总数99个,位居全国第三,9个市(州)创建全国示范区实现“全覆盖”。

今年的宣传月期间,我省将从八个方面做好宣传:突出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突出学习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突出宣传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等法律法规,突出宣传行政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加强贵州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事迹宣传。

“努力做到领导干部带头领学、专家学者深入导学、先进人物模范促学、干部职工踊跃互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与各族群众打好同心结、画好同心圆、走好同心路。”省民宗委专职委员毛珏梅说。

阵地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依托。抓宣传思想工作,首要一条,就是找准阵地、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筑牢阵地。当前,全省各地各部门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让‘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2年以来,全州共举办主体班次培训108期,培训各族干部5400余人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120余场次,参加人数1万余人次。”黔西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左尚武说。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利用院坝会、群众会、民族团结大舞台等平台,采取文艺汇演、知识竞答、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展板、标识标牌、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等方式,营造出抬眼可见、举足即观的创建工作氛围,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在毕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乡村讲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截至目前,开展宣讲12场,入户宣传100余次,实现各族群众宣讲的全覆盖。

“我们必须以深化创建为载体,全面持久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抓好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工作要求深入人心、植入灵魂。”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勋国说。

聚力文化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宣传也是生产力,文化就是软实力。

10月1日,榕江县在县人民政府大楼举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挂牌仪式。

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悬挂在政府大楼的门头上,既是荣誉的彰显,更是责任担当的体现。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说,榕江县要以此次挂牌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的“五个认同”,全力促进社会和谐、民族和睦,不断开创榕江各项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榕江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新搭建“村超”文体交流平台,将“村超”赛场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态”教育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则是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载体。

贵州承办的全国首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超10万群众参与活动,为全国提供了参考模板,得到国家民委领导及参会省区市的高度评价。

依托“红飘带”数字体验馆、《伟大转折》剧目、长征文化公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贵州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选树的一批“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彰显榜样引领力量。

贵州深入挖掘贵州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屯堡文化、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出《天蝉地傩》《阳明悟道》《那山·那水·那人家》《匠心》等一批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精品;举办“歌唱祖国”“四季春晚”、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增进共同性的文体活动;开展“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传统节日节庆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民族在共享交融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与此同时,贵州还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拓展“推普兴乡”行动,累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41余万人次,得到国家民委肯定,全国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贵州工作经验得到广泛宣传推介。

这些重要举措,为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了贵州力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事业,希望各地要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向全社会宣传好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贵州故事,凝聚起各民族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安锐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