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0014349/2023-3535393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发文日期2023年10月23日
文号盘州府发〔2023〕16号是否有效
标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盘州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盘州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10-23 10:58 字体:[]

政策解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盘州供电局、市烟草专卖局、市气象局:

现将《推进盘州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10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进盘州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六盘水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六盘水府发〔2023〕5号)和中共盘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气象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气象基础设施更加先进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率大幅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建设立体综合精密气象监测网。推进气象、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行业气象监测设施共建共用,着重补充完善中小尺度天气、易灾地区和人口聚集地区监测能力。新建六要素自动气象站7套、四要素自动气象站4套、土壤墒情观测站8套、视程障碍仪1套,北斗水汽观测站1套。逐步形成立体精密气象监测能力,实现地面气象站覆盖各乡(镇、街道)、重点区域、重点村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乡〔镇、街道〕)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体系。加强与六盘水市气象局合作,构建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建立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到1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临近预报时间分辨率达分钟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3.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依托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促进气象部门与各行各业服务主体的深度合作,推进服务产品的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推进智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和5G消息支撑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气象服务加工和传播能力,逐步实现基于场景、位置、影响的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4.强化现代气象台基础支撑。将气象台站纳入公共基础设施整体布局规划建设,加强气象业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气象现代化信息网络和高性能算力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市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盘州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气象信息网络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全灾种气象服务技术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能力,多部门联合构建分灾种、分行业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多部门应用、多手段共享。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全媒体融合发布“一张网”,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能源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烟草专卖局)

2.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推动各行业和社会公众积极避灾主动避灾。推进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依法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审查内容。探索实施村寨(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达标建设,提升抗灾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协)

3.建立安全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体系,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和安全监管机制。完成炮站4G公网集群空域通讯系统建设,全市18门高炮自动化作业改造,购置5套火箭发射架、2辆移动火箭作业车,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成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控综合系统,建设1套TWR—03型区域小雷达,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科学、精准作业能力。改(扩)建13个作业炮站的基础设施。优化调整地面增雨防雹外场作业站点布局,提升冰雹、干旱灾害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乡村振兴局)

4.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将防雷安全纳入政府安全监管考核,建立防雷安全监管部门行业协调机制,压紧压实生产经营单位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雷电灾害风险物防、技防、人防能力建设,开展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强化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调查鉴定。实现煤矿行业雷电精细化监测预警全覆盖。加大雷电灾害防范宣传力度。(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局)

(三)强化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

1.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把气象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业务,提升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完善行政村气象信息传播网络,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评估,充分进行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助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立分作物、分区域的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助力特色优质农产品增值畅销。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减轻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烟草专卖局)

2.强化交通运输气象服务。建立交通气象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机制,开展以高速公路、铁路、主要航道为重点的交通运营和安全保障气象服务。做好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智慧交通气象服务平台运用,推进交通气象观测站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

3.强化旅游产业化气象服务。围绕“中国凉都·避暑盘州”文化旅游定位,打造“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城市”或“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基于场景、位置、影响的旅游气象服务技术,为康养度假、文化体验、山地体育、乡村休闲等旅游新业态提供气象服务支撑。完成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本地化应用,在盘州市主要景区建设3~5套生态气象观测站、1~2套乌蒙大草原佛光气象观测站。为乌蒙大草原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妥乐古银杏景区创建5A级景区提供气象支撑,不断提升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助力旅游产业化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4.强化水资源和能源安全气象保障。推进气象服务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融合,开展水库蓄水、江河防洪科学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提升水库集水区人工增雨能力。强化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气候资源评估在清洁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提升能源安全气象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能源局、盘州供电局)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1.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建立气候安全早期预警业务。运用好景区生态气象观测数据,开展森林、山地和峡谷生态气候监测(观测要素主要有负氧离子、PM2.5、PM5.0、紫外线及基本气象要素)。(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局、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盘州分局)

2.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深化气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动机制,协同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测预报。建设现代化人工影响作业体系,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大气污染等人工增雨工作。挖掘气候生态资源价值,不断增强生态气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局、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盘州分局、市发展改革局)

(五)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1.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省、市科研团队围绕云贵准静止锋、暴雨集中区、低温凝冻、高速沿线团雾、雷雨强风等高影响天气系统开展研究。完善激励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激发气象科技创新活力和动能。(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推动一线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建立鼓励创新创造、与岗位职责和业绩贡献相匹配的气象人才评价和分配激励机制。培养造就气象领域人才、专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深化与六盘水市气象局战略合作,加强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统筹部署,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协调指导,形成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加强投入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政策和资金支持,按要求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共同推动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落实监督。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导内容,定期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专项督查,对任务落实情况跟踪问效,确保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