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2024-1266114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24年09月06日 | |
文号 | 是否有效 | ||
标题 | 强双基 展风采 | “攥指成拳”有力 服务群众“升温”——看盘州市胜境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
“以前这条路,下雨出门一身泥,晴天出门一身灰,现如今,柏油大道宽敞又亮堂,出行简直太方便了……”近日,盘州市胜境街道平关居委会的居民何成礼将家门口的“网红路”修建前后的变化拍成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后引来了不少人的点赞。
这条“网红路”是平关居委会浑水塘至双桥边的道路,该路全长3公里多,涉及附近上万群众出行。由于历史原因加之年久失修,这段路在2023年之前一直破烂不堪。“这条路还是当地群众赶集的地方,一到赶集天就十分拥堵,真的就是‘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老百姓一提到这条路,没有一个不摇头的!”何成礼说。
变化发生在2023年年底。盘州市胜境街道在探索基层治理工作中,对各类矛盾纠纷按照难易程度实行“红、黄、绿”三色督办。其中,绿色的由社区处置;黄色的由社区和企业联合处置;红色的提交至联席会商议统筹区域资源处置。平关居委会浑水塘至双桥边道路破烂问题被纳入红色督办。
胜境街道经过多方奔走协调,这条路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修建,火铺矿提供道路修建所需的砂石、水泥等物资。经过各方共同努力,2023年年底,一条7米多宽且配套排水沟的柏油路取代了原来的烂路。一时间,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欢天喜地,不少人特意来到新路上拍视频发朋友圈分享喜悦。于是,这条路又被当地群众称“网红路”。
平关居委会“网红路”的变化,不仅给当地老百姓真正解决了急难愁盼,也是胜境街道探索基层治理,实现同心共建的一个事例。
基层社会如何治理?胜境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光明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表示,基层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和驻区单位、辖区企业要搞好互联互动。
“基层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如何为辖区企业做好服务,让辖区居民能有更多的幸福感,是我们工作重中之重。”刘光明感触颇深,但现实状况是,街道和企业、驻区单位都是各干各的,缺少有效的联动,形不成区域化发展合力。
据了解,胜境街道于2015年由平关镇、火铺镇合并建制而来,属国有大矿贵州盘江股份火烧铺矿驻地,辖区内有正常生产矿井6个。受国有企业和地方在管理体制等方面制约,街道和企业在统筹推进矿区治理、服务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等方面存在着沟通渠道不畅通、联动治理不紧密、服务事项不统一等问题。
针对辖区实际情况,胜境街道不断健全地企联动机制,持续深化国企与地方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党工委书记担任召集人,建立地企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将辖区内火烧铺矿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中志浩集团等非公企业纳入成员单位,配套制定议事决策、矛盾联调、事务共商等机制,按照“一月一沟通、一季一商议”的方式,定期对地企融合发展、城区发展规划、公共卫生服务共享等问题开展共商共议,凝聚发展合力。
此外,该街道依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双报到”等机制,推动11个企业下属部门、6名企业领导干部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16名企业党员与社区党员结成联系对子,通过“活动共办、发展共商、党员共管”等方式,推动企业各类优势资源下沉到治理一线帮助解决难题。
通过党建引领、多方共商共治的形式,胜境街道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
围绕城中村、矿区、城郊结合部等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医疗设施薄弱等问题,胜境街道和火烧铺矿共商共建,先后整合企业职工俱乐部、矿区医院、救援队伍、健身场所、文化广场等设施,按照预约制方式开放给居民使用。同时,持续加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整合5000余万元资金联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3100㎡,修缮矿区道路6条,全面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按照“服务企业、带动发展”的思路,整合街道国土、财政、能源等相关站股室,对工矿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生产、项目审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对企业发展的产业项目、劳务用工等,最大程度地与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链接起来,推动实现互利共赢。其中,实行的“一矿一策”研究转型升级措施,对接引进专业化机械设备、专业技能人才等事项12件,推动2个矿井90万吨扩能建设项目落地,社区通过劳务输出等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
“通过共建共治,我们与辖区企业、单位部门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共享资源也相应增多,一些成员单位之间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互利互助、多方共赢。”刘光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凝聚各方共识,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实现资源联起来、服务优起来、社区活起来、治理实起来的目标。